呼吸系统是语言产生的动力,包括肺、气管、支气管、膈肌和胸腹部的呼吸肌群。人类的呼吸包括生理呼吸和言语呼吸两种。生理呼吸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可以维持生理需要。言语呼吸指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瞬间吸入大量的气体并维持平稳的呼气;同时保证充足的声门压力来支持声带振动发声,产生自然的语言。
人类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流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是否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是否饱满充沛。平静的自然呼吸和说话时的呼吸状态是不一样的,部分听障儿童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发音质量。
听障儿童常见的呼吸功能障碍有以下几种:
(1)呼吸方式异常,如说话时采用胸式呼吸等。
(2)呼吸支持不足。幼儿吸气不足或者不会控制呼气,导致说话时气短、气虚,声音较小,句长较短或者说话时有过多的停顿、换气等。
(3)呼吸与发声不协调。幼儿不会将气流和声音结合起来,以致说出的话语一字一顿,或者会导致不恰当的起音方式,如硬起音或软起音等。
听障儿童所表现出的呼吸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呼吸训练来加以矫正。正确的呼吸训练能帮助听障儿童的呼气肌群和吸气肌肉群得到锻炼,控制呼吸的长度和深度,学习支配自己的呼吸和调节声音的强弱,从而改善他们的发音质量。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