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行为矫正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打自己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这种行为是天生就会的吗?很显然不是的,是后天得到了强化:以前我想要玩具,妈妈不给,在地上哭得足够久,我还打自己的头,妈妈心疼我了,这招一哭二闹三上吊挺好用的,下次我还用这招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当我们妥协了一次,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当孩子下次还用这一招,不管他们如何哭闹,我们都要硬下心忽视他们的行为,不再对他们的要求满足。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发脾气是没办法达到目的的。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呢?当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比如不再发脾气,懂得礼貌,帮父母做事等,立即给予强化,表扬,鼓励,这样孩子好的行为越来越多,坏的行为才会越来越少。
04沟通训练
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需求,而不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获得东西。当孩子想要玩手机时,引导孩子说出:妈妈,我可以玩手机吗?而不是放任孩子直接去抢手机。
妈妈不要立刻回答:不行。而是说,可以玩,但是你要做完家务,完成作业才行,而且我们要约好玩手机时间,超时了你还玩,下次妈妈就不给了。给孩子立规矩,一起遵守。让孩子学会等待,延迟满足,训练孩子的耐心。
身体不舒服,通过发脾气获得关注,当我们的孩子还不会说话,父母要学会细心耐心观察孩子的身体,不要小病拖成大病再去治疗,到时苦了孩子,害了父母,所以我们的观察能力也很重要,孩子所有的危险都是可以及时制止的,比如烧伤,烫伤,异物卡喉咙等,都是大人粗心造成的,孩子还小,没有明辨是非能力,大人的监督照顾很重要。当我们的孩子因为不舒服发脾气哭闹,我们就要采取安抚的措施,给孩子拥抱,抚摸,轻拍孩子背部,当孩子情绪平稳后,根据孩子语言水平能力来教孩子沟通方式:妈妈,我肚子痛,帮帮我好吗?这对于拓展孩子社交技能很重要。
以上建议,是根据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ABC公式得出的
A antecedent 行为发生的前提
B behavior 行为发生的行为
C consequence 行为发生的结果
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分析一个行为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次行为发生时的前因和后果,并且做相应的记录,从而分析出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行为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能让他们达到目的的工具,是一种被养成的行为。所以,要改变孩子的沟通方式或者说行为方式,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或者说我们的应对方式。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改变孩子的行为。
举个例子:
A(原因前提)孩子想要玩具妈妈不给买,B(发生行为)孩子哭闹撒泼打滚,C(发生结果)妈妈看到孩子耍赖,觉得丢脸,最终妥协给孩子买玩具,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来获得玩具。
A(原因前提)孩子想要玩具妈妈不给买,B(发生行为)孩子哭闹撒泼打滚,C(发生结果)妈妈冷静的看着孩子,先解析为什么不买玩具,如果孩子不听发脾气,那就任由他发,直到孩子知道哭闹没用,这一行为得不到强化,孩子停止哭闹,终止不良行为。
帮助听障儿童以合适的方式与负面情绪共处,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的。只要合理引导,就能一点一点慢慢解决。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