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是通过大脑皮层分析后获得的声音感受,由具有传导声音作用的传音器官和具有感受声音作用的感音器官协同完成。这个系统中的任何部位发生结构或功能障碍时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
耳朵不同部位的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而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所导致的听损程度及言语分辨能力也有所不同,所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也会不同。所以明确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是确定治疗干预方案的关键。
听力损失分为外周性听力损失和中枢性听力损失,外周性听力损失分为三种类型: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
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存在于外耳或(和)中耳,声音在从经过外耳、中耳的途中受到阻碍,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鼓室积液,听骨链中断、镫骨固定等,导致外耳、中耳放大声音的功能受损,到达内耳的声音变小。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或(和)手术治疗,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恢复或重建听力。但仍有些疾病药物或(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如镫骨固定,仍需要助听器的帮助。
由于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程度最大不超过60分贝,且耳蜗及之后的感音、听神经导电功能良好,不伴随对声音的感知和言语分辨能力障碍。因此,只要用助听器把声音放大至合适程度,传导性听力损失人士的听声问题就能轻松解决了。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蜗、听神经的病变。由于早期的诊断技术不够精准,分辨不出是耳蜗出问题还是听神经出问题,故统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实际上,有感音性听力损失和神经性听力损失之分。
1)感音性听力损失:耳蜗损伤。耳蜗Corit's器上的听毛细胞因为噪声、耳毒性药物所致的损伤或坏死,或毛细胞自然老化,导致毛细胞将由外耳、中耳传入内耳的声波转换成电流的能力下降或消失,表现为从轻度到全聋的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蜗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受损,则表现为不同频率的损失。耳蜗底圈的毛细胞受损,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耳蜗顶圈的毛细胞受损,则表现为低频损失。
2)神经性听力损失:蜗神经及听神经的病变,使内耳听毛细胞发出的电流不能很好地上传到听觉脑干、皮层。例如,听神经瘤、听神经病、听神经导电功能老化等。患者常表现为纯音听力正常或有损失,言语识别率普遍降低,与纯音听阈情况常不成比例,尤其在噪声环境下听得更差
混合性听力损失:任何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均可引起混合性听力损失,它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特点。如慢性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耳蜗畸形。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导致的听力障碍,降低的不仅只是声音的强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声音频率的分辨解析和理解语音的能力。病变部位越靠近中枢,言语识别能力越差。遗憾的是,现代医疗技术尚无法治疗此类听力损失,只能通过佩戴助听设备进行听觉康复。
听力科普 | 听力损失的程度
原创: 西万拓听力学院
一个人是否有听力损失,需要通过听力测试来判断。尽管人耳可听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但在纯音听力测试中,通常只测试与言语频率相关的范围,即125~8000Hz。通过听力计发出某个频率如1000Hz的声音,让某人戴着气导耳机听这个声音,TA能听见的最低强度的声音,即为1000Hz的听阈。正常听力者的听阈在0~25dB。在125~8000Hz范围内,任一频率的听阈>25dB,即表示有听力损失。
关于听力损失程度的划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听力言语协会(ASHA)有不同的分级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标准,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25dB以内为正常听力,26-40dB为轻度听力损失,41-60dB为中度听力损失,61-80dB为重度听力损失,大于80dB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根据美国听力言语协会(ASHA)的划分,将听力损失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在25dB以内则听力正常,在26-40dB之间为轻度听力损失,在41-55dB之间为中度听力损失,在56-70dB之间为中重度听力损失,在71-90dB之间为重度听力损失,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dB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美国听力言语协会(ASHA)对听力损失的划分,可将听力损失程度划分得更加详细,同时对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范围也提高到了90分贝以上。以上两种听力损失程度的划分,在临床上都很流行。
以某一听力图为例:250Hz的听阈为20dB,WHO和ASHA标准里均为正常听力;500Hz的听阈为30dB,WHO和ASHA标准里均为轻度听力损失;1KHz的听阈为50dB,WHO和ASHA标准里均为中度听力损失。2000Hz的听阈为65dB,以WHO的标准来衡量,该频率的听力为重度听力损失,而以ASHA的标准来衡量,则为中重度听力损失。4000Hz的听阈为85dB,以WHO的标准来衡量为极重度听力损失,而以ASHA的标准来衡量,则为重度听力损失。8000Hz的听阈为90dB,无论用哪个标准衡量,该频率的听力都是极重度听力损失。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明白患有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困难和沟通障碍,我们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为例,为大家一一举例说明。
由下图可见,正常听力图粉色区域表示可听见的范围。黄色区域为言语香蕉图,人类的言语声都在言语香蕉图内。其它图标表示的是各种环境声的频率和响度分布。言语香蕉图内的语音和自然界中的环境声都在粉色可听范围内,因此能听见各种频率大小各异的声音。
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会对听损人士听语音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轻度听力损失曲线中言语香蕉图的大部分区域与粉色可听区相交,说明轻度听力损失能听到大部分的言语声,但对于轻声高频,如鸟叫声等会听不到;听别人讲话时,高频辅音会听不清,如/s/、/th/;表现为听得到别人大部分讲话,但是有些词听不清楚,如苏州、株洲分不清。这种听力困难在安静环境下不明显,但在噪声环境就能表现出来。
中度听力损失曲线(如下图所示)的言语香蕉图与粉色可听区相交的范围非常少,仅能听到少数语音,大部分语音听不到,因此中度听力损失的听不清程度要比轻度听力损失更重。如在安静环境下,正常沟通已出现问题,需要对方大声说话才能使沟通继续。但是在噪声环境下,即使提高音量,注意力集中在沟通内容上,也会出现清晰度降低的情况,沟通有明显障碍。
另外,中度听力损失除了高频辅音听不清之外,中频的/ch/、/sh/也都听不见。听自己说话声和对方的说话声都变得更加沉闷了。
重度听力损失曲线(如下图所示)中言语香蕉图与粉色可听区没有相交范围,也就是说,此种听力损失曲线在不助听的情况下,已听不到正常音量的言语声,即使提高音量,也会只闻其声不知其意,沟通已成障碍,佩戴助听器迫在眉睫。
患有重度听力损失的人士聆听周围环境的声音种类也大大减少,例如只能听到马路上嘈杂的声音,但音量也比正常听力人所听到的音量低。
极重度听力损失曲线(如下图所示)中粉色可听范围仅剩一点点,大声讲话也进行不了沟通。患有该听力损失的人士,只能听到微弱的,例如飞机等声音,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安静”环境下。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